橡树 | 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戎马传奇
长崎事件,前十年与后十年(上)
在战史上,贺炳炎上将作为贺龙元帅麾下爱将,作战可谓胆大妄为。元帅为此戏言:烧火棍到贺炳炎手上也能当机关枪使。惜才之情溢于言表。
贺炳炎在抗战初期率部脱离友军突前百余里,孤军设伏雁门关。激战关头,贺炳炎亲自独臂挥刀,血拼前敌,最终取得伏击大捷。
将军传奇,此略管窥。
对于名人传奇,后来文人喜好附会。看过很多贺炳炎将军传奇,主要描述大抵不是将军自幼习武,便是刀法凌厉。如此这般,将军百战攻略却仿佛许褚、赵云。
哭笑不得。传奇色彩过于浓郁,真实贺炳炎自然相去甚远。
众所周知,在上个世纪早期,因为综合国力发展滞后等诸多原因,我国军事技术、战争理念落后于欧洲、日本、美国。
于此,在近现代战史中,袁世凯小站练兵和保定军校、黄埔军校成为我国陆军作战理念步入近现代化的标志。
袁世凯小站督练新建陆军,聘请的德军教官多是经历普法战争的退役军官。新军在兵种、编制、军制、训练、兵员、后勤、司令部等方面全面推行的理念,大致仿效普法战争之后的德军。
后来,北洋体系的保定军校创建,虽然导入大量日本军事理念,主体教学核心还是仿效早期德军居多。
就此,比较先进的近代战争中的德军突击群战术进入我国。
德军突击群战术即集中优势兵力,攻其不备,攻其虚弱的战术母版。集中火力到小的作战单位,寻找敌方防御间隙、接合部,渗透、突破对方防御体系。
突击群战术在战役上配合正面的攻击,侧重以打击主要目标,破坏敌方交通线和打乱地方作战单位联系。
显然,对当时人多枪少,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而言,德军突击群战术应用实战极具效力。这一理念对早期中国陆军将领受此影响甚深。
这一体系的军事理念之外,南方的黄埔军校独树一帜。
在国共分流之前,早期黄埔军校是政治为主的陆军学校。
苏俄援建的黄埔军校在陆军发展上,基本沿袭当时苏军伏龙芝军事理念。
短短数月一期速成的学习,苏军的战略学、战役学教学肯定无法完成。是以,伏龙芝和苏军最为核心理念便作为重点发扬光大。
承认技术兵器重要性,在战略上,认为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,技术兵器是次要。
承认防御必不可少,在具体作战上,认为进攻是军事行动主要形式。
如此,在陆军创新设置负责调动人这一决定因素的党代表等政治岗位,以及猛冲猛打等理念,对黄埔建军和红军建军影响同样很深。
赘述良多,却是了解贺炳炎将军之所以少年从军,由行伍而崛起为上将的前提。
当然,如要了解贺炳炎将军,首先还得说起贺龙元帅。
无疑,军队十大元帅都有他们非凡传奇。历来被军迷低估的贺龙元帅更不例外。
贺龙元帅早期身份特殊,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,1916年,凭借两把柴刀,贺龙登高一呼,万余江湖兄弟和乡党聚集旗下。
贺龙这支部队由营而团、旅、师不断发展。到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时,贺龙已经是国军第20军的军长。
贺龙的威望是沿袭他的祖辈余威?还是源自他个人魅力?无处查考。
不过,第20军当时可称贺家军。
在八一暴动中,贺龙铁心暴动,第20军死心追随,直至最后失败。
其余如叶挺、蔡廷锴等部,暴动前后哗变频繁。叶挺部主力欧震团临阵哗变,暴动不久,蔡廷锴部更是全部倒戈。
由此可见,无论来自黄埔的部属,还是追随日久的乡党、子弟,贺龙个人影响在军中至深至广。
贺龙在后期并没有执掌方面军帅旗,但是他在军中威望相比林彪、刘伯承、陈毅诸帅伯仲之间,资格更老足以与朱德元帅比肩。
1928年,贺龙再次回到湘鄂西,再次登高一呼,聚集旧部和亲族武装发动荆江两岸和桑植暴动。
之后,贺龙建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,任前委书记,军长。在周逸群、段德昌、贺锦斋、卢冬生等人襄助下,红二军团和湘鄂西根据地隐约成型。
次年,16岁的贺炳炎随父亲贺学文在松滋刘家场参加了贺龙的第四军。此后,贺炳炎追随贺龙身边,为贺龙警卫员、警卫班长。
对头脑敏捷、秉性刚烈,而又正处于求学欲最旺盛年龄的贺炳炎而言,他得以最近距离耳濡目染到贺龙总部的军事指挥。
贺龙一生,在早期北伐战争、国共内战、以及后来抗战中,是突击群战术最积极的践行者之一。据资料记载,在湘鄂西根据地作战期间,贺龙所部几乎大多数反围剿作战,均以变化着的突击群战术应对、逆转战局。
抗战时期,被誉为平原歼灭战范例的齐会战斗,是有记载的贺龙亲自在前敌指挥的最后一场大型战术作战。
彼时,120师司令部被日军毒气弹袭击。八路局参战部队在火力弱于日军态势下,以多路小股精锐实施多路突击,最终由日军包围间隙突破,顺势击败日军,首开八路军在外线速战速决打歼灭战的先例。
仅此管见贺龙战术造诣。
由此可见,到截止1932年进入湘鄂西红军学校学习,贺炳炎近三年在贺龙总部经历,无论初步文化学习和军事学习,受益必远大于普通讲武堂、军校的课堂学习。
由此,命运让贺龙成为贺炳炎的塑造者。
湘鄂西红军学校学习结业之后,贺炳炎最早成为部队长,即为贺龙总部的手枪大队区队长、大队长。
说是手枪,其实并非一般手枪,而是俗称驳壳枪、盒子炮的毛瑟军用手枪。
早期国共内战,双方军队普遍装备落后,人多枪少,尤其机枪、火炮更少。
于此,驳壳枪20发容弹量远多过步枪,以半自动发射,每分钟40发/分的射速,确实是战场上用作战术突击的利器。
毛瑟军用手枪枪管远长于其他手枪,子弹初速高,有效射程达5、70米。正好匹配步兵短距离突击时的冲锋距离。几枝毛瑟军用手枪急促射击,往往可以压制一片阵地。
如此,毛瑟军用手枪组建精锐突击队与德军突击群战术相得益彰,出其不意应用实战往往威力大增。
手枪部队用在作战关键时刻,以集中火力打破战斗胶着,在战术上快速突破敌方防线,也就成为中国很多军队的绝对精锐突击力量。
作为贺龙总部手枪队部队长,贺炳炎追随贺龙多年,既谙熟近战,精于突击,作战迅猛,又正逢少年,每战下来,勤于思考,自然越发被贺龙器重。
贺炳炎手枪队以毛瑟军用手枪压制敌方火力,配属大刀在近战以备搏杀,是以,军史记载,贺龙在湘鄂西指挥作战时,每到在关键时刻,当即大喝:
贺炳炎,上!
1937年,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长贺龙等指挥员在山西抗日战场。(前排右起:贺龙、甘泗淇、晏福生、贺炳炎(时任七一六团团长)、李贞、蹇先任,贺捷生(幼年))。后排右起:谭友林、王震、关向应、李达)
贺炳炎骁勇善战,在洪湖苏区第四次反"围剿"作战中,他奉命率手枪队突入重围,接应黄埔军校第四期汤慕禹率红8师突围,其指挥果敢,被红二军团嘉奖。
是时,贺炳炎被誉为“贺小龙”,一度被讹传为贺龙之子。
同年10月,贺炳炎升任团长,是年不到20岁,为贺龙部最年轻的团长,有娃娃团长之称。
此后数年,贺炳炎为团长、为师长,在贺龙亲自指挥下作战,他的部队往往在作战紧要关头,都被贺龙用作实施突击群战术的突击力量。现在军史记载,贺炳炎每每奉命率部实施突击,多为逆转战斗态势起了决定性作用。
贺炳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,至此已是深为贺龙倚重的红二军团悍将之一。
在洪湖肃反运动中,贺龙对夏曦多是退让、忍让,却在贺炳炎被肃反囚禁时,不惜与夏曦动怒。不全是因为一将难求、师生之谊,半父半子之情。
可见,坊间的贺炳炎是贺龙第一爱将的传闻,并非空穴来风。
1935年11月,贺炳炎22岁时任红2军团主力第5师师长,率部参加长征。12月,在事关全军存亡的瓦屋塘战斗中,贺炳炎亲率冲锋队担负对敌防御部队的突击。
是役,贺炳炎集中全师火力于冲锋队突破敌军防御,化解危机。
激战中,贺炳炎被迫击炮弹炸伤右臂。这是贺炳炎第6次负伤。
在无麻药和止痛药的情况下,医生以伐木锯锯掉贺炳炎右臂——能够挺住这一手术,光靠意志显然不行。由此侧见,将军少年时,身体素质之优秀。这也说明,在当时战争条件下,要当名将,好的头脑,好的身体,缺一不可。
独臂将军,横空出世。
1937年10月,抗战军兴,贺炳炎任八路军120师主力716团团长,是年,24岁。
当时,120师各部在晋西北管涔山区全面展开,自寻战机,游击待战,以在侧翼保障忻口会战正面战场。
各部之中,贺炳炎亲率团指和一个营脱离主力、友军,前出百余里,深入日军攻击线后代县雁门关一带孤军寻战。
在雁门关黑石头沟附近,贺炳炎亲自往返雁门关一带核查地形敌情,设计埋伏阵地,计算冲锋距离之外,他对次序火力布置,以战斗力最强的警卫连、侦察连当先,次后4个步兵连到团属预备队的顺序配置也做缜密安排。
雁门关伏击战有伏击300余辆、100余辆和70余辆,以及日本方面30余辆日军汽车等很多记载。
具体数量多少尚在其次。最为关键是贺炳炎雁门关设伏之巧,一反常态,不在伏击日军后方往前方的军车,而是日军由前敌撤往后方的军车。
日军军转运伤员,战损设备等,又在战线后方,疏于戒备,护卫兵力相对要少。
雁门关伏击战确实是非常经典的敌后虎口拔牙式的伏击战。
1937年10月18日,雁门关伏击战被烧毁的日军汽车。
是役,在两股日军即将会合的短暂时间,正是贺炳炎以警卫连、侦察连为精锐突击力量,一击成功。其间,贺炳炎为加强突击力量,不惜以战场最高主官冲下公路,单臂抢夺日军一把三八步枪,近身格杀日军一名。
可以想象,在己方火力弱势情况下实施伏击战,如无集中军力果断突击,时间耽误,两支日军会合,断无取得雁门关大捷的道理。
贺炳炎部伏击并和侵华日军进行白刃近战,以兵员身体素质、装备弱于日军而集中兵力,虽然伤亡100多人,但是袭击、搏杀伤亡日军近200人。
在当年抗战的艰苦状态下,这一战绩堪为大胜。日本方面后来记载此战日军仅战死人数即近80人。
此后,贺炳炎在雁门关广武一带再度设伏。这一次,因日军200辆军车冲进包围圈,兵力弱小的八路军只能实施火力急袭,然后快速脱敌、撤退。
和很多伏击战不一样,贺炳炎打的这两次雁门关伏击战,都很强调集中己方最优势火力、兵力急袭日军。
虽然两次伏击都遇到敌情突变、增强状况,但是,贺炳炎能够果断应变,冷静指挥,终止战斗,快速脱敌。其独当一面的战术水平,确实为当时抗战军人之佼佼者。
是时,贺炳炎部以战术部队,实现了破坏日军大同到忻口后勤线的战役效果。国民政府特对第716团传令嘉奖,海内外华人报纸也在报道雁门关大捷。
1938年1月,贺炳炎任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支队长、第3支队司令员、第358旅副旅长等职,是时尚不满25岁。
其时,他率部转战冀中、冀南、冀鲁豫等地,指挥作战也提升到战役层级。
1939年5月,贺炳炎(左2)、余秋里(左3)在冀中抗日战场。
1940年,百团大战期间。在著名的关家垴战斗之前,6月,贺炳炎即率部参加米峪镇作战。在这次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时,八路军同样以小股精锐,分路分批率先突击,最终撕破日军防御阵地,逼迫号称老虎大队的日军村上大队一个中队全面溃败。
此后数年,日军不再以大队以下兵力进入晋西北根据地扫荡。时年,贺炳炎27岁。
读史如此时,将军少年,在抗日战场如此战功赫赫,让人神往。
1942年,贺炳炎奉命调回延安。至此,贺炳炎活跃抗日战场已经四年,由雁门关而莲子口、北板桥、米峪镇等血战,几经险境,几经磨砺,当年洪湖边上的娃娃团长,已然跻身为延安重要的青年将领之一。
1949年1月,贺炳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1军军长。所部在彭德怀元帅麾下西北野战军各军中,以擅长攻坚、突破见长。
戎马二十年,这时的贺炳炎虽为高级将领,为人却性格鲜明,治军刚柔并济,既得部下尊重,也敢为作战理念分歧与上级争执。
在第1野战军各位名将中,贺炳炎是唯一为作战理念分歧,敢于顶撞素来霹雳风格的彭德怀元帅的第一人。为此,彭德怀对贺炳炎更是认可:
贺炳炎是个直性子人,执行命令从来都是不打一点折扣的。
是年,9月,第1野战军分路西进,贺炳炎率部长驱直入青海,击破剽悍一时的马家军精锐,攻克西宁,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。
1955年5月,贺炳炎任成都军区首任司令员。12月10日,贺龙元帅飞往成都,亲自为这位代表着红二军团、一二零师、第1野战军的名将贺炳炎授勋,并授上将衔。
贺雷生是贺炳炎的长子,出生正逢天落惊雷,故而,贺炳炎给他取名雷生。
按照贺雷生回忆,当时,以健康、硬朗、乐观印象示人的贺炳炎上将,在枪林弹雨穿行20多年,身体已然饱受摧残。
父亲身上的伤疤密密麻麻数不清楚,身上的皮肉是皱巴巴的。
1960年7月1日,将军47岁时,在成都英年早逝。
是时,天降暴雨,成都20万军民冒雨为他送行。噩耗传到北京,贺龙元帅飞泪悲叹:
可惜,可惜,太可惜了。他还那么年轻,连儿女都没有长大。
鸣谢各位朋友对《流浪的橡树》原创的支持。
远征军系列连载中: